生活数字化转型的11个标杆应用将给申城市民带来哪些改变
2021-05-27 00:00:00来源: 上观新闻 作者:刘锟
收藏(0) 赞(0)

  生活数字化转型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,根本上是为了人,关键要有体验度。围绕基本民生、质量民生、底线民生三大领域,市民可以从生活数字化转型中得到哪些实惠?


 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今天举行的“2021上海民生访谈”中透露,目前正在编制生活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,今年将打造11个民生领域的标杆应用,其中基本民生领域的场景2个:便捷就医少等待、数字赋能示范校;质量民生领域的场景7个:快捷停车助通畅、数字酒店智管家、智能出行即服务、数字商圈无忧购、智慧早餐惠民心、一站服务舒心游、数字社区生活圈;底线民生领域的场景2个:有为老服务一键通、民生保障贴心达。


  推进智惠基本民生方面,以市民的健康安居、教育就业等需求为导向,通过数字化推动各类基本民生服务提质增效;比如推行健康慧服务,围绕健康上海建设要求,聚焦医疗、卫生、健体等市民关切,形成涵盖诊前、诊中、诊后全流程的数字化医疗新流程,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运动健身新模式。市卫生健康委正在牵头在推动的“便捷就医”场景,把着眼点从信息系统建设转向了服务赋能,聚焦缩短就医时间这一切口,打通线上线下挂号、医院检验检查、医保支付等数据,力争通过“百日奋战”,实现就医付费流程的革命性重塑,解决诊前、诊中、诊后三次排队问题,切实提高群众就医体验。


  推进智享质量民生方面,营造出行畅体验,提升便捷感,围绕市民高效便捷出行需求,推进出行即服务。目前,上海停车APP已全面联网接入本市4700个经营性停车场(库)和收费道路停车场、100万个公共泊位的基础信息数据和动态运行数据;“停车缴费”功能已覆盖1100多个收费道路停车场、200多家大型公共停车场(库);“错峰共享”功能已接入200多个项目的基础服务信息,并在15个项目推进“一键签约”。


  推进智达底线民生方面,以基础社会保障需求为重点,关注老年人、残障人、低收入等弱势群体的诉求,通过数字化进一步摸清底数,优化服务配置,让全体市民享受均衡、普惠的数字化生活服务。比如开展扶助准触达,提升公平感,以数字化助力构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,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,推动社会救助服务主动推送;增强社保对象个人画像,打造各类政府补贴的精准推送服务。


  城市数字化转型中,针对老年人的需求高度关注。目前,正围绕代际、收入、教育、地域等差别造成的数字化应用能力不平衡,提升各类“数字无障碍”公共服务水平,比如推动“为老服务一键通”试点,已初步确定将“预约挂号、紧急救援、叫车出行、康复出院、政策咨询”等五大功能作为首批试点服务。再比如,针对老年人打车难,今年内要通过一键通电话机、智能手机、便携终端、自助服务机等多终端方式,依托申程出行平台,提供老年人在家预约订车、呼叫出租车等服务,也可在志愿者指导下利用社区内设的自助服务机实现一键叫车。


  另据吴金城透露,按照国家部署,当前正结合推动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机遇,从经济、生活、治理等各个领域入手,实施数字人民币、数字钱包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工程,已基本完工。近期,即将开展相关的试点工作,市民可以在五五购物节、上海信息消费节等活动中抢先体验。比如在数字支付方面,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和邮储银行正与上海市交通、医院等民生设施合作,在上海试点推广数字钱包的应用体验,近期上海地铁站内的部分自助贩卖机收款页面上,已经可以看到数字人民币的支付选项。在商业领域,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率先在南京路、淮海中路—新天地、豫园、小陆家嘴、徐家汇、北外滩等“两街四圈”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商圈落地,重点打造“南京路数字人民币重点试验街区”。

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,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,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;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,不代表本站观点,若有任何联动责任,本站概不负责。

客户服务热线:021-61090198转8044或400-775-9967 邮箱:editor@shanghaiyanglao.com

本站版权所有: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shanghaiyanglao.com © 2023,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17055077号-2

工信部网站链接:http://www.miitbeian.gov.cn/state/outPortal/loginPortal.action

手机上海养老网

扫一扫

我要留言